close

html模版






標題

誰能告訴我詳細的火山地形介紹?〈急〉


問題


問:請給我火山地形介紹資料


最佳解答


您好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18.gif 關於您的問題提供資料給您參考: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7/Volcano_scheme.svg/200px-Volcano_scheme.svg.png 複式火山構造的橫切圖: 1. 主岩漿庫 2. 基岩 3. 主熔岩通道 4. 地面 5. 侵入性火成岩脈 6. 熔岩岔道 7. 火山灰堆積層 8. 側翼 9. 熔岩堆積層 10. 火山喉 11. 寄山火山錐 12. 熔岩流 13. 噴發口 14. 主火山口 15. 灰雲 火山是地下深處的高溫岩漿及其有關的氣體、碎屑從地殼中噴出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形態的地質結構。火山爆發是一種很嚴重的自然災害,它常常伴有地震。 火山可以分為死火山和活火山,一段時間內沒有噴發的活火山叫做睡火山(休眠火山)。另外還有一種泥火山,它在科學上嚴格來說不屬於火山,但是許多社會大眾也把它看作是火山的一種類型。 火山噴發會對人類造成危害,但是它也帶來了許多好處。許多寶石都是由於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噴發也能擴大陸地的面積,夏威夷群島就是由火山噴發而形成的;某些火山還能變為風景區,推動旅游業,如日本的富士山。 火山的成因及分佈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f/Destructive_plate_margin.png/210px-Destructive_plate_margin.png 板塊交界處火山的成因 板塊構造學說主張板塊的運動,是由於地球內部軟流圈的熱對流造成的。而當板塊互相推擠,密度較大的一邊會下降到另一邊下方,稱作隱沒,而發生隱沒的帶狀地區稱為隱沒帶或聚合性板塊交界。地底的高溫會將隱沒的板塊熔融,形成岩漿。岩漿藉由浮力緩緩上升,最後聚集成為岩漿庫,就是火山底部儲存岩漿的場所。而當岩漿中的氣體壓力累積到一個程度,火山就爆發了。例如:環太平洋地區的火山,大多為此種火山。 有些火山分佈在板塊的張裂性交界上,也就是兩個板塊分離的帶狀地區。在這種地區,高溫的地函物質會上升,形成海底火山山脈,稱作中洋脊。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9/Hot_Spot.jpg/210px-Hot_Spot.jpg 熱點的移動形成火山島鏈 還有一些火山並不位於板塊的交接處,例如美國黃石複式破火山口及夏威夷群島。火山學家稱這些火山是坐落於「熱點」上。目前熱點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但科學家普遍認同熱點是由地函底部上升的「熱柱」造成。當板塊在熱點上做水平移動時,便有一連串的火山生成。這樣作用連續發生後,會造成一系列的火山島群,而離熱點越遠的火山其生成年代越老。 火山的構造 火山噴出物在岩漿通道口堆積而成的錐形山丘,稱為火山錐。火山錐上可能形成小型火山錐,其通道與主體火山錐的通道相連通但無獨立的岩漿源,稱為寄生錐。頂部的漏斗狀窪地(原岩漿噴出口)稱做火山口。岩漿噴出地表的通道,稱為火山喉管,而一旦該通道為冷凝的岩漿阻塞,稱火山頸。 火山的外形及地形 複式火山 複式火山(Stratovolcano,又稱為成層火山),其外觀多為優美、對稱的錐形。它們是由無數熔岩流不斷堆積形成的。此種火山的熔岩黏滯性較高,通常為安山岩質。因其優美對稱的外型,多成為觀光勝地。許多著名的山都屬此類,例如:日本的富士山、台灣的七星山、菲律賓的馬榮火山、義大利的維蘇威火山、Stromboli火山等。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8/Mauna_Kea10.jpg/163px-Mauna_Kea10.jpg 盾狀火山 盾狀火山 盾狀火山(Shield Volcano)具有寬廣緩和的斜坡,整體看來就像是一個盾牌。此種火山通常由玄武岩岩漿構成,流動性高,故能夠分佈在很大的區域,才能形成寬廣的山形。最著名的例子是夏威夷群島,這個群島的每個島嶼都是一座巨大的盾狀火山。 火山穹丘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6/Novarupta.jpg/163px-Novarupta.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火山穹丘 火山穹丘(lava dome,或稱為熔岩穹丘),常見於火山口內或火山的側翼,是一種圓頂狀的突起,看起來類似某些植物的球根。火山穹丘是由高黏度的熔岩形成的,由於其黏度太高,不能從火山口遠流,在火山口上及其附近冷卻凝固。火山穹丘會成長,這是由於地底岩漿庫的空間不足以容納所有岩漿,導致部分岩漿擠入穹丘下方。如果成長中的穹丘是位於陡峭的山坡上,其成長有可能導致重心的不穩定,最後導致山崩或火山碎屑流。 火山渣錐 火山渣錐(Cinder cone)是指由火成岩屑或火山渣(火山的噴出物質)在火山口周圍堆積而成的山丘。大多數的火山渣錐都很耐侵蝕,因為落到錐上的降雨滲入到高滲水性的火山渣裡,較少對它們的表面進行侵蝕作用。由於火山碎屑物膠結鬆散,故無法形成較高的堆積,通常都小於500公尺。 其他地形 破火山口(Caldera):破火山口通常是由於火山錐頂部(或一群火山錐)因失去地下熔岩的支撐崩塌形成。外形為碗形的凹地,其直徑為數百公尺至數公里不等。著名的例子是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的黃石複式破火山口。其英文名的語源為西班牙文Caldera,意指罐子或大鍋子。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9/Ukinrek_Maars%2C_Alaska.jpg/163px-Ukinrek_Maars%2C_Alaska.jpg 低平火山口 低平火山口(maar):是由岩漿和水相互作用發生爆炸而形成。在地表下形成了深切到圍岩的圓形火山口,並被一個低矮的碎屑環包圍。常常會積水而形成火山湖。其語源為拉丁文的mare,即「海」。參見低平火山口 熔岩台地:或稱熔岩高原,通常是由高流動性的岩漿由一大群裂縫中滲透形成。 熔岩平原:火山噴發的區域若整體地勢平坦即稱之。成因與熔岩台地相似。 火山溝:由於地下岩漿空虛,引起上方地塊向下發生斷層作用形成寬溝。 更詳盡資料請點我 資料提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圖片參考:http://l.yimg.com/f/i/tw/ugc/rte/smiley_39.gif 2009-03-26 17:48:53 補充: 放火燒山只是山上有火而已啦。"火山"的定義是地下深處的高溫岩 漿及其有關的氣體、碎屑從地殼中噴出而形成。 所以,不要想在山上亂放火就可製造火山!


其他答案


火山地形火山骨架當火山停止活動以後,侵蝕作用接著即將進行,軟弱的沈積物被蝕去,所剩下的盡是些堅硬的火成岩脈矗立地表,此火山地形稱為火山骨架。火山低窪地形火山的噴發及陷落,均可在火山口地區形成窪地,可將這些窪地分成三類:火山口噴發火山口有邊火山口陷落火山口火山臼噴發火山臼沈降火山臼複式火山臼火山構造窪地火山口和火山臼都是火山噴發口,但二者的形狀不同,故名稱有異,它們的差別有:a.火山口面積小,直徑往往小於一哩,火山臼的面積大,直徑達數哩至數十哩。b.火山口形狀如碗,火口崖壁向中央緩降;火山臼如同鋁鍋,四周崖壁陡峻。分述如下:火山口火山口通常在山嶺中央者,可稱為主火口,其在側面所形成得火山口叫副火口,因一地火山噴發的次數不一,每次噴出的地點亦不完全相同,故往往一個火山有數個火山口。在夏威夷的盾狀火山上,有許多小窪池叫做火口穴,此火山口主要是由地下岩漿柱低落坍塌所致,故屬陷落火山口。若一個火山口在另一個火山口內形成,叫做巢形火山口,此火山口的生成是先在一個以生成的火山口中噴發,使原來的火山口擴大,並在舊火山口內造成新的火山口及火山錐,隨後就又有部分坍陷下去,形成巢形。巢形火山和寄生火山不同,若在一個火山體的側旁亦即火山錐的斜坡上再有火山噴發,形成一個新的火山體,則這個新火山體就是寄生火山;例如陽明山上的紗帽山就是大屯火山的寄生火山,而巢形火山是在火山口內重新噴發所形成的。火山臼過去對於火山臼的形成,一般認為是由於猛烈的火山噴發作用所形成的,但現在則認為陷落是其主因。威廉氏認為有些鍋狀火口是單獨由爆發作用所形成,不過它說這種鍋狀火口甚少,所成的面積亦小。一個火山不論其形狀如何,最初的生成都是由噴發作用開始,不過由於火山錐下方的大量噴發後,導致下方空虛,因而引起錐頂陷落,迫使火山口範圍擴大,因而許多火山臼都是先由噴發,後由陷落的雙重作用所成,火山構造窪地一次火山噴發所噴出的浮石及熔岩物質,為量甚大,這些物質堆積於火山四周,增加對該地區地層的壓力,而地層下方因大量岩漿噴出,經此壓力遂更易於發生斷層或褶皺陷落,造成窪地。印尼蘇門答臘島上有一窪地,威廉式認為是因為大量浮石噴出,引起地層大規模的陷落所成,其中一?茬怳j的窪地,積水形成土巴湖。在火山錐的斜坡上,常有許多深溝窪地,稱為塹區,據推測乃是由於地下岩漿空虛,引起上方地塊向下發生斷層作用而成,若因斷層作用向側翼方面的移動較大,形成寬溝,則稱為火山溝。火山高原及平原火山噴發的區域若地勢平坦可成熔岩平原,多數的熔岩高原及平原,都是由都是由基性熔岩組成,只有黃石高原和伊格尼布瑞高原富含酸性熔岩及火山凝灰岩。若熔岩自一個中央火山口向外噴發流動,則所成者應為火山錐及谷狀熔岩流,不易攤成一大片,因此這種熔岩外流應是很平靜的沿著許多裂縫漫溢出來,始能堆積成平原或高原。桑波瑞認為一個區域的火山噴發是否可以造成平原或高原,端視火山裂縫開闔的持久性而定,若岩層裂縫於張開?嶀@直未閉,則所成者為火山錐或火山穹窿;若舊縫關閉而新縫又開,熔岩漿可以長期外流但不在同一地面堆積,則所成為熔岩高原或高原;大範圍的熔岩高原需要大量的裂縫始能形成,而盾狀火山的生成,則不需要這麼多的火山口。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326000016KK03500


6A7CD840F16F33B9
arrow
arrow

    r75fp79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